资源人员流动 基层能力提升——深化医改的“日照模式”

发布日期:2020-05-29 14:13:55
编者按:

按照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2020年将实现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的突破。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分级诊疗制度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痛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省日照市位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区,受到通报表彰。

资源上下联通、人员上下流动、基层能力提升成为“日照模式”的突出特点和优势。

 
 
乡级:紧密型医共体,打造区域医疗次中心

5月7日,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王杰在科室微信群@所有人:8日下午3:3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影像专家林教授将到医院讲课,请当天轮休的同事准时到场。看到信息后,韩明珠第一时间回复了“收到”,讲座当天,她准时出现在了岚山区人民医院影像科阅片室。

韩明珠是巨峰镇中心卫生院影像科主任,加入区医院的影像科微信工作群已经快3年了。近3年的时间里,韩明珠不仅身边有了从区医院到来的同事,还有了到区医院进修、轮训的机会,连片子都能通过远程影像中心由区医院的医生审核签阅后传回,整个过程仅需十几分钟。

韩明珠记忆中发生变化的时间点,正是岚山区人民医院与巨峰镇中心卫生院“牵手”共建医共体的时间。

岚山区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巨峰镇中心卫生院现任负责人李志翔清楚地记得——2017年8月22日,医共体成立,巨峰镇中心卫生院加挂岚山区人民医院巨峰分院牌子,二者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实行牵头医院学科大科制管理,影像、心电、消毒供应、检验、远程会诊五大中心建设随即提上日程。韩明珠与同事们口中的影像科,便是指包含岚山区人民医院影像科与卫生院影像科在内的大影像科。

当时,李志翔与他40多位同事,包括科主任、骨干医生、护士从牵头单位岚山区人民医院来到巨峰镇,参与管理,统一排班。这既为巨峰镇吃上了一颗定心丸,也坚定了下沉团队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如今,仍有20多位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巨峰镇中心卫生院工作。

巨峰镇中心卫生院的变化从门诊量上看最显著,2017年1-8月,卫生院门诊量不足万余人次,在其中4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一位住院病人,卫生院也不开展手术。2018年,门诊量变为7.38万人次,出院病人1832人,手术254台次;2019年门诊诊疗人次7.98万,出院人次2737人,手术331台次。同时,巨峰镇中心卫生院对镇域外的吸引能力逐步显现,岚山区区域医疗次中心的“定位”正逐步变成现实。

村级:资源沉到底,服务同质化

2019年11月,东港区涛雒镇沙岭子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辛霞有了新的“装备”——心电图机。这种以前在医院才会有的医疗设备走进村卫生室,让辛霞高兴地不得了——百姓不用专程为了做一次心电图跑到镇上甚至城里了,自己也能多为百姓做些什么。到目前,沙岭子村已经有80多位村民在村卫生室完成了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机的操作经过培训后往往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检查报告需要至少两位专业医师出具,很显然仅有两位乡村医生的沙岭子村卫生室,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过,辛霞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心电图数据实时传输至日照市中心医院的远程心电中心,由那里的医师负责出具报告。目前,在涛雒镇已经有7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机。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日照市中心医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带教”工作。

不管是巨峰镇卫生院的韩明珠们,还是沙岭子村卫生室的辛霞们,不费劲地获得上级医疗资源已经变成了工作常态。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引领作用,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发挥“乘法”效应。日照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日照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牵头,建立3个城市医疗联合体。全市8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分别牵头,56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1639处村卫生室全部参与,各公立医院组建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向每处乡镇卫生院派驻不少于2名主治以上职称医生和1名护士,按照“一乡一策”原则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实行病区化运作、大科制管理、同质化服务。坚持“三级联动”、实行“四个统一”,打造“五大中心”、建立“六项机制”,在全市组建8个紧密型医共体。二级以上医院既是医共体牵头医院,又是医联体成员单位,纵向贯通市、县、乡、村四级资源。

此外,日照市还通过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双向转诊机制等措施,促使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有效合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日照市全面推进按病种收付费工作,确定了151个按病种收费项目,合理确定和动态调整支付标准。积极开展按疾病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省级试点,发挥医保支付激励约束作用。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明确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制定双向转诊规范和病种目录,优化转诊流程,基层诊疗占比保持在67%以上。

市级:扩展服务版图,延伸服务链条

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同时,日照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扩展服务版图,延伸服务链条,实现自我突破式的转型发展。

在市区东部的日照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日照市中医院东院区),全国名老中医孙学全、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思超等中医药领域专家的门诊常常一号难求。

不过从外观上看,这里与传统意义的医院相去甚远,而时时飘出的艾草味道又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家与中医有关的机构。在孙学全等专家门诊楼下,是一个貌似健身房的场地,这里是日照中加健康管理中心,由日照市中医院参与入股的国济医疗集团投资建设。健康管理中心与中医健康指导、康复医疗融为一体,是日照市中医院在疾病防、康领域的新布局。与此同时,由日照市中心医院参与建设的医养结合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

这正是日照市规划的,以分级诊疗为目标,以资本、管理和技术为纽带,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将不同层级、不同性质、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整合起来,打造起政府办医为主、社会办医为辅、医防康护养融合发展的“健康共同体”。

政府:向改革要活力,向机制要效率

在全省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评价中,日照市排名前三,这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努力密不可分。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办医责任,向改革要活力,向机制要效率,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做好“加法”,增强公立医院公益功能。履行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把握公益性质不动摇。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立市长牵头的市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履行办医职责,实行管办分开,强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按照要求调整领导班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原己设立的理事会作为议事咨询机构,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个环节。加大政府投入,落实“六项投入”政策,2019年财政安排公立医院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和人员支出等补助2.24亿元。

做好“减法”,激发公立医院运行活力。切断以药养医、以械补医渠道,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使公立医院回归医疗本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实际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财政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分别补偿15%、20%、30%。日照市财政对市级公立医院每年补助1290万元,对4个区县每年补助800万元。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全省率先取消耗材加成,对减少的3000万元医疗收入,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弥补。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市级公立医院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由医院自主招聘专业人员。破除中层干部“终身制”。实行薪酬总额控制和动态调整,按照“两个允许”扩大自主分配,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比例提高到40.8%。

做好“除法”,提升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破除影响看病就医体验的矛盾问题,着力提升满意度。针对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日照市制订了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补助200万元,并在住房、配偶安排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近五年共引进医学博士17人、硕士766人,设立院士(国医大师)工作站7处。出台医学学科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市级重点培育6个学科,每个区县培育一批重点专科。针对服务流程方面的问题,投资7000万元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30件实事,实现电子健康卡多卡融合、一卡通用,积极探索信用就医、“一站式”结算和跨机构就诊支付,使就诊流程更便捷、就医模式更优化、健康管理更精准。

(本报记者 李欣 特约记者 范海波

来源:健康山东Heal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