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回眸“健康即墨”那些暖心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1-12-08 21:43:15

【故事1】党群同心送健康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群同心•共建家园”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题实践活动,青岛市即墨区卫生健康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围绕“服务村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重点,固定205名党员走村入户,一对一包联金口镇41个村庄,制定170余条工作任务明细,在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陆钧林带领下,组织开展各项特色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为民办实事,为民送健康。
    “城里的专家们来到村里,给俺们免费看病,不用坐车进城,也不用挂号排队,真的是太方便了!”金口镇官庄村垒里网格村76岁的村民邢化玉刚刚完检查,面对义诊的医生们一个劲的伸大拇指,夸医生们服务态度好、医术专业。老人介绍说,经过检查,自己血压稍高,B超查出了一个小囊肿,还好不算严重。50岁的村民张春蕾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一直瘫痪在床,医护人员们爬上炕头,和她沟通交流。由于张春蕾的血糖比较高,医务人员针对如何正确用药对她进行了指导。
    即墨区卫生健康系统的志愿者们穿上了红马甲,开展环境清扫活动,大家挥动着手中的扫帚,认真清扫着村庄的各个角落,重点包括一些绿化带等隐蔽区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庄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即墨区卫生健康局包联金口镇官庄村垒里网格工作组的组长,陆钧林局长和志愿者们一起组织义诊,和村民们一起聆听健康和急救讲座。在活动期间,陆局长还来到村庄卫生室,现场了解了卫生室药品供应、乡医队伍建设、疫情防控等情况。

即墨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陆钧林(左二)在村卫生室了解乡医队伍建设情况

【故事2】 疫苗接种送真情
  “感谢你们对我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让疫苗接种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推进!”11月5日上午,青岛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警务保障处王玉芳副处长,将写有“疫情无情人有情,疫苗接种送真情”的锦旗送至即墨区卫生健康局,对疫苗接种期间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
    位于即墨区大信镇普东中心社区的青岛监管支队,因为其单位的特殊性,疫苗接种工作需要重点对待。为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即墨区卫生健康局安排普东卫生院承担其接种任务。在每次接种前,参与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都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并提前核对接种人员的姓名、疫苗种类等信息,由于在押人员身份特殊性,核对工作需要手工录入信息,工作量相较普通人员大大增加。另外,每次进入现场都会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预检、登记、接种、留观核验,保证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由于接种剂量较大、任务时间紧,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接种任务,同时确保接种工作的连续性,参与接种的医务人员自觉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接种,往往要到下午3点左右才能吃上已经凉透的午饭。在炎热的暑期,医务人员每次脱下防护服,就像从水里捞出一样,但即使这样,医务人员也毫无怨言,顺利地完成各项接种任务。

即墨区卫生健康局正处级领导干部乔绪辉(左一)接受青岛监管支队赠送的锦旗

【故事3】"高速运转"的疾控团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即墨区疾控中心于当年1月17日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立即高速运转。区疾控中心医务人员纷纷请战,迅速组建了由5支小分队轮值备勤的传染病应急处置队。这支队伍由30多个人组成,平均年龄48岁,最大的已经59岁!队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险境中出入,“流调→排查→消杀→取样→送检→检测”……每一个细节循环往复。他们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在与时间和病毒的“赛跑”中,赢得阻击疫情的先机。
    即墨疾控中心被指定为青岛市首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之一,中心迅速调整人员组建实验检测小组,歇人不歇工,仅用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仪器安装调试。2020年2月10日,区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启用,仅启用当天就检测了8份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样本,为即墨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这支应急处置队累计采集鼻咽拭子、肛拭子、血清抗体、环境、冷链食品样本107746份,完成核酸检测28953份。对疑似和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127例,密切接触者管理累计接近700人次,出动应急队员3586人次。他们先后获得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工人先锋号、即墨区最美劳动集体、“德耀即墨”即墨区道德模范;三位应急队员被评为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


【故事4】 鲜花背后的感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弦,24小时不停歇。
    一天下午,一位外卖小哥带着一大束由向日葵、玫瑰、雏菊组成的鲜花来到病房楼预检分诊处,说道:“这是一位先生委托我送过来的,他再三嘱咐,请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收下。”鲜花中有一张卡片,上面的字写得潇洒有力——全科室医护工作者:您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护理,让我母亲短短数日即可康复出院。感谢您数日的辛苦付出。
     原来,家住通济街道的周大妈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老人又急又气,突发头晕,恶心、呕吐。当天,她在老伴张大爷的陪伴下,来到即墨区中医医院就诊。神经内科医师王佳玉详细问诊后,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程序将其收治入院。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治疗,护理工作人员更是在照顾患者之余,也对其丢失电动车一事多加宽慰和开导。
    周大妈出院时,张大爷希望儿子张先生上楼协助办理出院事宜。按照疫情防控规定,病房楼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没有允许张先生进入病房楼。张大爷得知儿子不能上来协助后,抱怨连连。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主动协助两位老人办理好出院事宜,帮他们将各类物品送下病房楼。回家后,张先生从老两口那里得知了此事,非常感动,于是便有了鲜花的事情。
    “我非常感激中医院医护人员让我妈在短短几天就好起来。黄玫瑰代表道歉,向日葵代表信念,雏菊代表希望。我想说的话都在这些‘花语’里了。特殊时期,我们很希望这群‘最可爱的人’有一个好心情。”

【故事05】保温杯上的小纸条
    一天,即墨区人民医院宣传科接到一个患者家属代女士的电话。“没想到我贴的一张小纸条能够得到回应,让我非常感动。”在电话里代女士讲述了自己在医院遇到的一段难以释怀的经历。
      原来,不久前代女士年近八旬的父亲因为车祸住进了即墨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由于伤情比较重,代女士很想在老人床前悉心照料。但疫情防控之下,上级要求患者家属不能聚集,更不允许探视,代女士理解医院的规定,但只能在每次送饭机会跟医生和护士简单了解病情,所有的治疗、护理、陪护都由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护士们全力承担,这让孝顺的代女士又深感不安、无助,忧心如焚。
      以后,每次送饭的时候,重症监护室的林主任、护士长、还有管床的刘医生都是耐心解答代女士的疑问,刘医生还特别注重家属的心理辅导,让代女士深感信任和宽慰。
      一门之隔,父亲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自己却不能亲自照顾,代女士一直又内疚又感激,就在一次送饭的时候,她在保温杯上贴了一张字条,写了一句话:护士妹子,谢谢你们替姐照顾老人,辛苦你们了!——11床家属。当时,“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感谢里面的医护人员帮我们照顾老人,就贴了张小纸条表达一下感激。”代女士说,“没想到保温杯送回来的时候,上面多了一段话——照顾病人是我们的责任,请放心!”

    
【故事6】​爱心满满的“患者需求卡”
    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的白衣天使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柔软的心,做温暖的事儿,她们精心制作的暖心“患者需求卡”,让患者及其家属真切感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温度。
  “大爷,您看到有需要的卡片,就眨眨眼。”在重症医学科,护士庞娜拿着图文并茂,印着“吃饭”、“喝水”、“身上痒”、“小便”、“大便”等内容的卡片,在一名老年患者前逐张翻动。看到一张图片上画着一个喝水的孩子,旁边写着喝水两个大字,患者急忙眨眨眼,庞娜立即放下卡片,给他喂水。在这里,有很多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头脑清醒,却口不能言,手不能动。护士便将出现频率较高的患者需求制作成“患者需求卡”,方便与其沟通。此外,因为疫情防控要求,禁止家属探视。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告知患者情况。她们还抽出时间,拍摄患者视频发给家属,缓解其思念之苦。
  “这里大多是危重症患者,洗脸、洗澡、喂水、喂饭、翻身、大小便等事情,都依靠我们来完成。”重症医学科护长王艳丽说到,“大家用心把这些事情做好。在这里,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故事7】 风雪交加 急救无阻
    故事记录的是一群平凡的急救人心中融融的暖意……
    冬日的一天,即墨区华山120急救站接到指挥中心派车指令:田横镇有一老人摔倒受伤需要急救!此时主治医师孙飞、护师徐珊、司机董方健正和其他值班人员清理院内积雪,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司机董方健第一时间检查了急救车防滑链安装是否牢固,医护人员迅速出车赶往现场。
   大雪路滑,为了不耽误患者救治,司机董方健凭借多年驾驶经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快速前行。历时两个半小时,将老人安全送至区人民医院,做完一系列检查后,他们才默默离开。家属不停地道谢:“这么大的雪如果没有你们,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们辛苦了!”家属的感谢,让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连声说道,“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希望老人能尽早恢复健康。”转身又继续回到工作岗位等待下一个急救任务。可爱又可敬的急救人啊,你们的仁心关爱、专业规范,化作绵绵雨露滋润着患者焦灼病痛的心田,呵护着百姓平安康健的心愿!
   漫漫风雪中,急救人在踽踽前行。他们汇集了爱的力量,和时间赛跑、与死神争抢!

 
【故事8】并肩作战的48小时
     因境外均是高风险,在青岛机场入境的航班人员由青岛辖区内各区市轮值接回进行集中隔离管控,每区市每月大约接航班四次。青岛市即墨区疾控中心严格贯彻落实省市规定,在固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多次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隔离人员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集中隔离。
     1月10日和11日,由于两个航班人员需要检测的时间重叠,仅靠区疾控中心现有人员无法完成鼻咽拭子和血清抗体采集任务,在即墨区卫生健康局党组统一调配下,即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选派10名业务骨干火速驰援。
    1月10日8:30,即墨区疾控中心武军科长叮嘱临时借调人员采样注意事项。9:00,采样人员到达隔离点,准备采样。14:35,卫生应急处置箱补充完毕。16:14,准备1月11日采样,核对隔离酒店及人员信息,分配工作。1月10日共出动采样人员38人次,出动7辆应急车辆,采集7个隔离点人员。1月11日共出动采样人员38人次,出动8辆应急车辆,采集4个隔离酒店人员。直到下午两点他们才吃上午饭。即墨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和区第三人民医院协同作战,顺利完成了两天的采样任务。
    请记住这些给人们送来关怀和温暖的名字!区人民医院:邱娅、甄真、杜改弟、孟庆凯。区中医医院:张浩迪、王翠玉、焦春梅。区第三人民医院:崔艳艳、于晓萍、赵俊彦、于美玲……

【故事9】一封手写的感谢信
   “无需阿谀奉迎,不是歌功颂德,只是我这几天的一点感受......我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和真诚祝福。”青岛市即墨区二院神经内科收到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这封信由一位患者逐字逐句手写而成,真挚的话语让医护人员收获了寒冬里最温暖的一束阳光,也彰显了医患之间彼此的真诚与和谐。
    家住金口镇的孙大爷因为“肺炎”收治在即墨区二院内一科。住院期间,孙大爷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使他感受到了医院的温暖。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孙大爷出院时将一封感谢信送到医护人员及院领导手中,满满的两页纸,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真情。
     信中提到,“贵院硬件投入建设和院容院貌改造为患者提供极为方便的条件,与此同时,文化氛围也大大提升。营造出了仁心、仁术和患者至上的气氛”。走进即墨二院,整洁干净的门诊大厅、摆放有序的共享轮椅、新建的箱式电梯及扶手电梯,不仅给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而且大大缓解了行动不便患者的就诊需求;身穿绿马甲的“一家亲”志愿者主动为病人进行导医、咨询、取药、陪同检查、取送检验报告单、推轮椅、推担架等志愿服务,为患者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我是个外行,看不出哪个大夫的高明医术,但我看出他们的仁心和医德,这应该就是人们称颂的悬壶济世、仁心仁术吧!

【故事10】医生登门退红包
   青岛市即墨区一位75岁的老人在复诊时,将一个装有400元现金、写着感谢话语的红色纸封塞进医生的口袋。主治医生打听到患者住处后,冒着雨雪登门将现金归还。
   即墨区田横镇北坦村村民胡志成到田横卫生院复诊,临走时将一个纸封塞进主治医师邵守兴的口袋。“我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就急匆匆地走了。”邵守兴医生回忆,他从口袋拿出纸封一看,原来是一个用红纸小心翼翼包裹好的红包,里面装有400元现金,纸封上还写着“心情不多,请你收下吧”的话语。“病人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钱决不能收。”邵守兴说,当天因病人较多,等他准备把红包退还给老人时,老人已经离开了医院。
    胡志成今年75岁,年前因膝盖、肘关节、颈椎疼痛难忍来到田横卫生院就诊,接诊他的就是邵守兴医生,经过细致检查,确定治疗方案,经过两次治疗后,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邵守兴打听到胡志成的住处后,冒着雨雪来到老人家里将红包退还。“您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您把钱收回去,这个红纸封我收下作为纪念。”

    (整理组稿:记者 郭海 通讯员史爱峰)

来源:健康山东Healthy

【健康即墨】区人民

数字时代下的老年人,看病就医住院是个大问题——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用自助机设备、眼花耳背、行动迟缓、诸多不便……针对这些问题, [详细]

【健康即墨】环秀医

同志,现在是红灯,请不要横穿马路。谢谢!您好,请将电动车停在待行区域,谢谢!11月22日晚上6点,正值小雪节气,冷空气来袭,即墨这座 [详细]

【健康即墨】环秀医

为全面实施《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营造全民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12月1日,青岛即墨环秀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到 [详细]